2017年2月份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017年6月1日财政部下发 《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2017年,财政部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2个。
建设田园综合体对于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动农业农村实现历史性变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田园综合体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现有产业和发展载体的升级换代。田园综合体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田园综合体涵盖城乡各种要素,功能全面,承载力强,是城乡一体化的理想结合点和重要标志,为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提供了支撑。田园综合体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推进构建了一个新的模式,建设田园综合体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最佳空间。田园综合体的田园风光、乡野氛围、业态功能等,加之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循环农业模式,能够更好迎合和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的消费需求,使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互动发展。田园综合体为传承农村文明,实现农村历史性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动力,建设田园综合体,有助于实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融合发展,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提供了契机,乡村治理也能获得更多的深层次文化支撑。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从而实现乡村发展历史性转变。
田园综合体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流通基础为支撑,以生活体验为价值,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它赋予了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即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
1、以旅游为先导。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的潮流,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都是乡村旅游的好资源。把乡村建设的更像乡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景观,精致的社会服务做到位,必将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以产业为核心。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农民不必远离故土,即可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并受益。要有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布局,形成产业,没有产业支撑,不能称其为田园综合体。
3、以文化为灵魂。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形成农耕、乡村生活的体验,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在娱乐的同时形成文化旅游项目,进而变现。缺乏文化内涵,缺乏真实体验的综合体是不可持续的。
4、以流通基础为支撑。基础设施是启动田园综合体的先决条件,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人流、信息流,无法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沟通,就无法与外部更广阔的地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向外开放的经济空间。
5、以乡村复兴为目标。要解决乡村年轻人大量流出、农业弃耕、乡村社会功能退化等问题。田园综合体是乡与城的结合、农与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
2012年,田园东方创始人张诚结合北大光华EMBA课题在空间上,田园综合体一般由五个部分构成:景观吸引核、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田园居住社区、社区配套网络。
2012年,田园东方创始人张诚结合北大光华EMBA课题,发表了论文《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并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水蜜桃之乡"的阳山镇实践了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项目不断探索的第四个年头,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该项目时,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认可,2017年2月,源于阳山的"田园综合体"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田园东方综合体分三部分,农业、文旅和居住,以及内在的复合业态。
在田园东方综合体中,农业是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辅助,把农业进行了商业化,定位是企业化服务型的农业平台。阳山本身有优质的水蜜桃资源,而该项目通过公司化、规范化、科技化的运作,使得形成的产业园能作为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围绕商业化的农业,打造了以生态自然型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诸如主题乐园、度假村、精品酒店、民宿集群和营地等。
田园社区属于居住的一部分,服务于原住民和新移民,以及旅居的客群,最终形成新的社区和新的小镇。社区分两类,一是结合宅改、土改的政策和试点,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进行开发。另外,利用国有建设用地为基础的开发,这两种社区混合进行。
这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2017年 7月8日,由唐山市供销社主导开发建设的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全河北省同类项目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省唯一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该项目每年将获得5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和2000万元省财政资金支持,资金支持连续三年。
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迁西县东莲花院乡,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园区面积18000亩,计划总投资21.5亿元。依托燕山独特的山区自然风光,以“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规划定位,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以富民为根本、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优良的山水田园,百花争艳的多彩花园,硕果飘香的百年果园,欢乐畅享的醉美游园,群众安居乐业的祥福家园。目前,在西山梨花坡富贵牡丹园探索出了“安梨+油用牡丹+二月兰”共生模式,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确定为油用牡丹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就业3500人,项目区增收8亿元以上,通过建全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企业、合作组织有效益,集体有股份,群众有收益,核心区12个村近万名农民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实现了多方共赢,良性循环。
项目区成立了东莲花院乡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辖农业专业合作社17家,注册成员1987户,实际带动农户3000余户,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农民合作组织体系,进一步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抓住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利用乡村两级社员入股融资,建设“组织+经营+服务”为一体,形成了制度优越、体系完善、规模适度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在产权交易、资金互助、资产运营、担保融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燕山独特的山区自然风光,该项目以“山水田园、花香果巷、诗画乡居”为规划定位,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以富民为根本、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